在过去5年来,鹏发的股价从50仙,攀升至4令吉以上,涨幅高达7倍!此外,净利也从一千多万,增长至五千多万令吉,涨幅有3.5倍!
未来,鹏发将会提升至哪个层次?
《南洋商报》独家专访公司创办人兼董事经理丘汉强,点出未来的方向及目标。
鹏发放眼2020年5亿营收
虽然鹏发(PTARAS,9598,主板建筑股)发送红股,把股票数额扩大一倍,但创办人丘汉强看好,公司的规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迈向未来,公司将持续增加设备及员工人数,朝着2020年达到5亿令吉营业额的目标前进。
大马唯一一家上市的打桩及提供地基工程服务的鹏发,凭着良好的业绩表现及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成功捉住市场注意力,在大马股市越来越受瞩目。
鹏发的股价,从2009年3月20日的50仙水平,大涨7.2倍,至今年5月30日的4.10令吉。
市值1年飙70%
加上红股计划增加股票数额,其市值更从2013年6月30日的3亿8590万令吉,激增70.13%,至6亿5652万令吉,又向10亿令吉向前迈进一步。
鹏发董事经理丘汉强在接受《南洋商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将积极发展业务,让公司能够永续成长。
“如何维持赚幅、工作素质及名声,将成为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鹏发的核心业务,是打桩和地基工程,其他专业领域包括挡土墙系统、建筑与土木工程。
独立世代将成代表作
强劲的订单及竞标合约,让丘汉强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尤其是2015财年,新合约的贡献将入账,料可提振其营业额及净利。
根据大马交易所的文告显示,公司去年共取得2亿1656万令吉的合约,今年至今则有1亿6900万令吉的合约。
在这两年的合约中,预计有2亿2800万令吉的合约工程,即将在2015年完成。
其中,包括为百层“独立世代”(Warisan Merdeka)进行地基建设工程,这将成为公司的代表作之一。
展望未来,塔信心十足地说:“我相信,公司未来发展潜能很大。”
目前,公司的订单合约近3亿令吉。
今年订单料破3亿
“公司去年的订单合约超过2亿令吉,今年料能够超越3亿令吉。
因此,这两年的营业额自然会增加。”
截至3月31日首九个月营业额按年增14.76%,报1亿4016万1000令吉;净利却跌7.28%,报3353万3000令吉。
虽然建筑业务取得稳健成长,但在雇员认股(ESOS)下,提供的非现金员工福利成本达400万令吉,且制造业务税前盈利减少1%,促使公司净利下跌。
竞标30亿合约
除了订单合约之外,鹏发也在竞标着多项工程,介于20亿至30亿令吉,主要是落在巴生谷、新山及槟城。
公司主要焦点还是在巴生谷,因不熟悉其他地区的环境,所以会面对较高成本,而无法达到特定的赚幅。
此外,公司也会跟随客户的脚步发展。
携手著名发展商
以鹏发今时今日的地位,合作的客户都是著名的发展商,分别是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林威发展(LINGUI DEVELOPMENT)、柏威年集团(Pavilion Group)、雪兰莪实业(SPB,1783,主板产业股)等。
达致更长远目标 扩增产能捉稳商机
“我希望能够在2020年达到5亿令吉营业额的目标。”这是丘汉强设下更长远的目标。
他表示,接下来会持续扩增产能,包括收购设备及增加人力,达到这项目标。
以现阶段的市场状况来看,公司能够竞标更多工程,提高营业额。
不受国行打房影响
不过,目前会比较谨慎,因为人力及产能不足,所以无法承担更多的工程。
“我们仍在购买设备,因相信成长潜能仍在。”
虽然国行积极推行打房措施,但是对公司的影响不大。
根据过往的纪录,公司主要提供服务给发展商,涉及的工程普遍是商业及住宅项目。
随着我国家庭贷款高企,国行出手打房,影响部分产业项目搁置。
不过,发展商懂得变通,重新拟定发展策略应对市场的变化,如推出更多可承担房屋,及中价产业。
他表示:“这些产业也需打桩服务,所以国行措施对我们的影响不大。”
收入稳 开销低 不脱售制造业务
在1999年收购的工业金属容器生产商PRIMA包装私人有限公司,持续稳定成长,所以鹏发不会脱售该业务。
由于制造业务的盈利不稳定,且与核心业务不相干,不少投资者认为,该公司应该脱售该业务。
丘汉强指,金属容器生产是一项已达到成熟阶段的业务,该公司拥有超过40年的历史。
由于该行业有很多老业者,竞争非常激烈的,所以成长步伐缓慢。
即便如此,该业务提供稳定的收入及回酬,且资本开销不大,所以鹏发没有脱售的理由。
对并购态度开放
1997年金融风暴时,因建筑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加上当时拥有资金,所以鹏发收购PRIMA包装。
他表示,一向对并购活动抱着开放态度,但相关商机不常来。
发展积极供不应求 打桩领域须充沛人力资源
即便拥有再多工程设备,人力资源不足都会限制鹏发成长。
丘汉强表示,打桩领域在过去3年积极发展,所以这方面的人力供不应求,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性员工等。
ESOS留住人才
尤其是鹏发专门从事打桩行业,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
部分工程师较青睐于为发展商工作,如咨询及设计,但愿意在基建工程下工作,每天日晒雨淋的人却不多。
“我们尝试留住及培训人才,如去年推行ESOS计划。”
一直以来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值,所以没有进行ESOS的理由。
由于去年股价处在较合理水平,所以决定进行该活动。
目前,公司拥有约300名员工,这包括建筑及制造业务。
2大因素扎稳根基
鹏发成功在市场上立足,且维持赚幅在高水平,主要是因为拥有良好的营运策略。
●第一:跟随市场的转变,而调节竞标工程的方向。
政府在数年前推出多项大型工程,但之后为了降低赤字及改善来往账项盈余,而缩减部分工程。
他表示,目前,仍有一些大型工程在跑。
假设政府大量缩减工程,公司就会较关注在私人界的发展。
“我们会随机应变,在公共及私人领域中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
此外,公司也能够进行其他建筑工程,如桥、建筑物、工厂等。
目前,基于打桩工程发展趋势稳定,且拥有广泛的专才,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较多。
●第二:维持良好的赚幅水平。
根据本报分析,鹏发的赚幅在过去5年稳健增长,从2009财年的8.8%,逐步提高至2013财年的30.27%。
他表示,从公司上市至现在,其赚幅都比其他建筑公司的平均赚幅还高。
鹏发是专业承建商,需要较高的资本需求,购买新的设备,所以要取得较高赚幅也很合理。
执行效率高和及时完成工程,也成为公司取得较高赚幅的主因。
谨慎管理财务 成功安渡2次金融危机
鹏发的资产负债表稳健,拥有庞大现金,反映出其财务管理非常谨慎;而公司能够渡过2次金融风暴,也证明了其管理作风行之有效。
丘汉强表示,在爆发1997/1998年金融风暴以前,不少人质疑公司管理财务的方式。
“别人时常问我们,为何不借钱扩展生意,甚至认为,我们野心不足,无法令公司成长。不过,我们更着重于长期发展,而且我相信成绩能够证明执行的策略是对或错。”
在成功度过2次金融风暴之后,市场终于认可公司经营方式。
他认为,成功度过这些低迷周期,让公司变得更强稳。
“我认为,一家公司最重要就是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因为有能力在环境变好时捉住商机。”
此外,他对过去的经验侃侃而谈。
在2007年,获知市场在讨论捷运工程,而公司也看准商机,扩展公司产能作好准备。
他说,现在看回过去,市场的发展符合预期,显然当时做对决定。
现金买设备应付未来
他解释,公司以较长期发展为前提,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也不会有损失,因所购买的设备也能够应付未来之需。
“由于我们不是以借贷方式营运,所以我们能够看长期。我们以现金购买设备,所以不一定要立即获得回酬,偿还贷款。”
保留现金加强信心
截至3月31日,鹏发拥有1亿470万1000令吉的现金。
丘汉强表示,为了避免借贷,公司必须保留部分的现金,用作营运资本及资本开销。
“有钱在手的感觉很好,这不仅让我们对未来营运放心,更提高二手承包商(Subcontractor)、供应商及顾客对公司的信心。”
此外,也让公司有“子弹”收购。
他说:“我们无法预知商机何时出现,手握现金让公司能够快人一步。”
股价5年间激增7倍
对于一家发展稳健的公司,股价就是其努力的成绩单,这意味着在投资者的评价。
5年前,鹏发在投资者眼中,吸引力不大,交投量低迷的股价。
不过,在良好的管理方式,且成绩优异,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在2009年以前,其股价一直都在1令吉以下,随着马股因经济复苏而回弹,其股价也在2009年初开始走高。
之后,更在去年飞速走高,冲破3令吉。
来到今年,其上涨动力丝毫不减,两度上探历史新高4.12令吉。
虽然其股价走高多时,相比于其他建筑股,其本益比不低,但市场给予公司极高的评价。
国内证券商则给予该股4.61令吉的目标价,而部分投资者更认为该股拥高于5令吉的内在价值。
兴业研究是唯一追踪鹏发的券商,且给予该股很高的评价。
自去年开始追踪该股后,即使其股价不断增长,但该券商依然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目标价RM4.61
同时,也在今年初进一步调升其目标价格至4.61令吉,大幅高于之前的3.50令吉。
“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今年至今获得数项新合约,料能够大幅改善其净利能见度。”
此外,在捷运工程(MRT)和房地产发展领域对打桩需求增加之际,券商看好鹏发旗下的打桩业务前景。此外,市场上的打桩服务供应长期不足,也会提振该业务收费率。
股价反映成绩
丘汉强对股价走高感到开心,这意味着市场已认可公司这么多年的努力。
“我们拥有25年的强劲纪录,所以对于股价升高,我并不感到意外。”
不过,他认为,这不会改变公司的营运模式。
接下来,公司会更关注于发展业务及加强品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
长期来看,公司成长潜力良好,所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也属合理现象。
他认为,如果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相信股价表现将与公司业绩表现同步。
不过,最终仍胥视于全球经济情况及大马的营运环境。
红股计划 扩大公司规模
去年,鹏发进行红股计划,以1送1红股比例,送出8006万4000股,这是自2002年之后再进行相关活动。
在完成红股计划之后,其股票数额增加一倍,至1亿6013万股。
股价走高,且股票数额增加,带动其市值从2013年6月30日的3亿8590万令吉,大幅增加至5月30日的6亿5652万令吉。
丘汉强表示,由于股价在过去3年走高,且拥有保留盈利,所以决定发红股给股东。
这不仅能够回馈股东,把股价拉低,也能够扩大股票数额,提高市场流通量。
他认为,随着股价走高,公司会进行企业活动也是非常正常的。
根据公司截至3月31日第三季业绩报告来看,公司仍有1亿2965万7000令吉的保留盈利。
以公司的股票数额计算,要再进行红股并不难,能以2股送1红股比例回馈股东。
虽然股票数额增加,公司规模变大,但是管理层会积极扩展公司。
“我不能说满意公司目前的规模,但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未来或多元化发展
他补充,基于业务趋向在于打桩工程,所以我们才会较关注在该业务,但并不会限制在一个业务而已,还有其他方面能够发展。
“公司能够向多方面发展业务,未来只要有机会,我们不一定只做打桩业务而已。”
第2家业者将上市 鹏发记录佳不畏竞争
计划在今年中上市大马的亿钢控股(Econpile),将成为国内第二家的打桩及地基工程服务的挂牌公司。
不过,丘汉强却不担心这会分散投资者对鹏发的注意力。
他表示,其实鹏发在1994年上市时,国内已有4、5家挂牌的打桩公司,其中包括最后一家在2010年除牌的保强工程(Pilecon)。
不过,经过两次金融风暴,市场上最后仅剩鹏发一家上市的打桩公司。
因此,现在多一家在相同领域的上市公司,他并不感到压力,且认为对公司没有影响。
同时,多一家上市公司也让投资者能够比较价值,这对公司是一件好事。
“我们有良好的纪录,所以无需担心。此外,我们已在市场上设下一定的期望,反而是新上市公司必须努力达到这些期望。”
在本报把鹏发及亿钢控股的业绩作比较后,显然是前者的表现较优异。
以业绩来看,亿钢控股在截至2013年6月30日财年,分别取得3亿8606万6000令吉营业额及2786万5000令吉净利。
赚幅大幅领先对手
至于鹏发的营业额及净利,在截至2013年6月30日财年分别达1亿7284万5000令吉及5231万7000令吉。
虽然鹏发的营业额低于亿钢控股,但其赚幅却达30.27%,大幅高于后者的7.22%。
随着鹏发每年净利稳健增长,也带动股息派发逐步提高。
该公司一直以来都派发35%至40%的净利给股东。
全面优势抗衡对手
丘汉强表示,市场竞争一直都存在,与1997年风暴以前没有很大的分别。
目前,市场上有4、5家主要打桩业者。此外,还有其他外资公司逐步进军大马,分别有新加坡、法国、中国等商家。
同时,不少国内业者也开始崛起。
“不过,我认为,今时今日的鹏发比以前更强大。虽然不能说我们不担心市场竞争,但是我相信,公司有竞争的能力。”
他补充,自1989年创办至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专业技术、纪录、财务背景及名声,公司样样具备。
此外,也拥有大型及最新的设备,这让公司能够进行各式各样的工程。
他强调:“我们有这些设备及人力,相反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有这么全面的优势。”
相同的,兴业研究指,由于鹏发拥有完整的打桩机器、工具及配件,以及对地面情况拥有深入认识,所以看好该公司能够挑选竞标最好的工程,且成功获得工程。
“鹏发是国内4至5家首选打桩业者之一,这些公司分别掌控5至10%市占率。”
员工是公司主力
丘汉强鲜少接受媒体访问,为人相当低调,甚至不愿向大众公开其庐山真面目。
他不把功劳归功于自己,反而不断地强调员工的重要性。
他对记者说:“相比于把焦点放在我身上,我更希望市场关注在公司及员工。虽然我是鹏发的领航者,但我认为,员工更重要,因为他们协助我们一起推动公司成长,贡献非常大!”
不一定由孩子继承
对于继承计划,他表示,一直以来的概念,都是由专业经理管理公司,不一定要由孩子继承。
他强调,只要有能力,员工都能升到更高的职位,甚至的是总执行长及董事。
因此,公司才推出雇员认股计划,回馈及留住员工。
同时,也会不断培训员工,让他们有晋升的机会。
“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机会,且提供培训及指导,让他们能够向上爬。”
他强调,股东最重要就是让公司持续经营,否则所持有的股权都会失去价值。
根据年报显示,儿子丘伟文在2011年加入公司,目前是执行董事。
丘汉强表示,并不一定要孩子在公司工作。
不过,基于孩子未来将会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所以期望他们至少对公司基本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采访手记:热忱闯天下
丘汉强今年59岁,穿着朴素,一如他低调的作风。
在整个专访过程中,谈吐大方,且对公司充满信心,未显老态。
创办鹏发之前,他于土木工程领域就已有很丰富的学历及背景。
1977年,他毕业于纽西兰奥克兰大学,并取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的一级荣誉。
之后,他更在1982年於澳洲的莫纳斯(Monash)大学取得工程哲学博士学位。
在回到大马之前,他曾就业于澳洲交通部,担任其土力工程师。
之后,他回到大马,在1982年加入保强工程(Pilecon)公司,为一名土力工程师。
1983年,他加入合和建筑私人有限公司直到1989年。
基于他对这领域的热爱,成功把自己创办的公司,发展到目前的规模。
他说:“这就是我为何这么多年仍选择坚持,持续扩大公司的原因。”
他表示,其学历及工作经验,让他能够在这领域发挥,正所谓:“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