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1: 冲稀盈利
当一家挂牌公司宣布附加股建议时,股价通常会出现应声而跌的现象,市场这种反应并不难理解,因为公司发售附加股就是向股东要钱,小股东当然不会高兴啦,
有些还可能需要卖出一部份股来筹钱预备认购附加股,加上发附加股等于是发新股,会增加股票供应,因此出现卖压的现象就自然不过了
。这是一般解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市场包括分析员担忧附加股对盈利的稀释作用 会拉低公司的每股盈利,
使到股价面对卖压。下列的例子可让你明白这点。(参阅图表)
这里你很清楚地看到由于除权后每股盈利被冲淡造成本益比走高, 这不是该有的现象,因为公司的净利在附加股计划除权后还是一样,股票的本益比估值就没有理由如此走高。所以当公司宣布发附加股建议时,股价会下调至反映除权后的本益比和附加股建议宣布前的相若水平。
话说回来,公司的盈利在附加股后没有改变只是一个假设,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因为得看公司发附加股筹款的目的,比如说公司将所筹到的这笔资金用在扩张业务或
者收购资产,并估计在下个财政年度就会开始对盈利做出显著贡献,那么短期盈利的冲稀就不足为忧,股价终竟会反映公司来年收益的增加。在这个情况下,股价卖
压如果有也是非常短暂,确是一个难得的买进机会。
相反的如果附加股计划只是为了减轻债务,虽然利息开支的节省可以提高净利的表现,但却不足以显著减低盈利冲淡的情况,这么一来,股价出现卖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迷思2:发售价至关重要
除了附加股的比例我发现到一般个人投资者都特别关注发售价,当然你可说他们想先预算需要多少资金来认购。但是我指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如果附加股价格定的
离市价越低投资者就会觉得越便宜,越值得认购。或许是这个原因,一般公司都倾向于把售价定在较低水平,担心如果是太接近母股价格的话,附加股会被低额认
购,甚至整个计划泡汤。真的是这样吗?
资金决定售价股量
首先我们别忘了一家上市公司在建议发附加股前已决定要筹多少数目的资金了,比如说五千万令吉。因此如果公司决定选择低发售价的话,发售比例就必须提高,也就是发售更多股。反过来说,如果发售价高,比例就可以低,可发售较少的股。
举个例子,假设公司股本1亿股,股价现在是3令吉,想筹资5000万令吉,可选择建议发4配1的附加股,每股定价2令吉,共发2500万股,或者2配1,每股一令吉,共发5000万股。
发售价无关企业价值
从表面上看后者比较吸引股东,因除权后的价格比认购价高的多。其实,如果你懂得计算,你得到的结论将会是,不论落实前一个或后一个建议,附加股完成后原有
股东手上持有的总投资价值一样,每股盈利的冲淡也一样。因此发售价完全没有影响到股东的财富,也因此可以这么说,任何附加股计划的发售价与企业价值毫无相
干。
要是有好的投资计划,公司甚至可以市价发售,认购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股东有信心公司可以为他们新注入的资本取得合理的回酬比如15或20%。
所以把发售价定的低一点的唯一站得住脚的理由是股东或投资者因高折价而有兴趣申购额外股,进而确保整个附加股计划成功吧了。
迷思1:
若我不认购附加股,也是一样稀释了我的股权,原本我在公司有1000股,每股有RM1的盈利,如今发售1配1的附加股,使原有的股票数量增加1倍,但是我
还是拥有1000股,但是盈利也被稀释至RM0.50了,也表示公司的分红也会被稀释一半。同样的,股价会反应出稀释后的股权,原本RM5的股价,在配售
附加股后,将会滑落至一半,即RM2.5,若我是以RM5的价格买入这公司1000股,在没有认购附加股的情况下,则白白因为附加股而损失了RM2500
的纸上财富。
迷思2:
附加股最根本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市场对于公司的前景占据着很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决定公司附加股计划是否成功或失败。发售价离市价越远,则反应出该公司是否
面临着信心的考验。因此在繁荣时期推出的附加股,则一般上能够顺利过关;反而,极少公司会在低迷时期推出附加股,避免计划失败。
附加股在马来西亚出现最多的地方是一些面临重组的公司,在削资后再发行附加股向股东要钱比比皆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