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何時撥雲見日?


大馬6月出口按年下挫6.9%至567億令吉,這是在外圍放緩聲中連續5個月走跌。
大馬貿易向來以出口至多元國家,此前以能夠儘量減低個別區域經濟頹勢及以出口多元化為優;但這次東盟市場保住2.9%的升幅外,連中國經濟也降溫,大馬對中國出口更劇跌20.5%,出口走疲在預料之內。
貿易數據連續走疲,也令次季經濟成長轉強隱憂紛呈,會否和首季經濟成長4.1%相去不遠,令全年“保五”岌岌可危?
在出口走疲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債務節節飆高,尤其在大選期間升幅更為明顯與驚人,在政治團體與公民團體無形壓力下,政府面臨不少壓力。
根據巴黎銀行指出,收入停滯的大馬,去年債務佔收入比高達237%,已遠超A級行列的中值137%,因此,若大馬經濟成長蹣跚、改革政策無進展,主權可能遭下修,意味借貸成本將升高。
一旦展望呈負面,相比美元債券回酬走高,在權衡大馬基本面之後,導致一些投資者不再戀棧大馬等新興國;外資開始有離心,也導致馬幣成為此區域中,繼印尼盾之後跌幅第二大的貨幣。
大馬聯邦政府債務佔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3.3%,2011年51.6%,今年大選期間以各種名堂慷慨派發的各種援助金,更一度使有關比率告增。
政府財赤由2011年的3.8%增加至2012年的4.7%,今年5月大選前,政府宣佈公務員加薪19%更使財赤比率走高。期間,大馬經常收入由2003年的930億令吉,增至2013年的2千零90億令吉。
與此同時,大馬的貿易盈餘跌53.1%,由92億令吉減至43億令吉。若是大馬今年的貿易盈餘轉為赤字,恐在限制政府的財政調控度下加劇信貸主權評級的下調。
在大選前,經濟學家的提議是合理化津貼制,同時也實施至少4%的消費稅,藉擴大稅收來源來增加國家收入。
目前,石油相關收入佔大馬政府去年營收2千零72億令吉的30%,半數來自國家石油的股息。國油已放話將逐步減低對政府派息至佔盈利的30%,意味可能減半至120億令吉至150億令吉。
津貼佔大馬總開銷多達19%,而約10至12%是燃油津貼。巴黎銀行預計在巫統大會舉行前,政府不太可能在今年內削減食品及燃油津貼,其中一個做法是調整、按優先順序管控發展開銷來填補“津貼缺口”,以免影響內需支撐的經濟成長。
經濟學家的津貼合理化與實施消費稅雖然是擴大收入來源、鞏固國家財政狀況的一個做法。然而,在野黨與民間公民團體卻反對以消費稅作為經濟改革的第一步。
政府應優先改革的是減少非平衡融資或負債,同時在各級政府層次上的預算過程中,對政府採購與私營化計劃採納開放透明及更競爭性的招標,這樣便可減低紕漏與貪污。
至少,在兩個民聯執政的州屬,就先展現了節流了約4、5年,財政基礎鞏固後目前才開始投入發展,目前反而享受“倒吃甘蔗”的甜美。
實施消費稅,就能一舉解決節節走高的財赤嗎?這也許是很多人的大問號!消費稅是開源,擴大稅收基礎的一個方法,但單單開源並不能長遠解決問題,政府的節流與防堵過多紕漏、貪污、裙帶風、黑箱作業等經濟的毒瘤,才是搞好經濟的長遠辦法。
要想在經濟上取得更大進展,政治注入清流才能凝聚良好磁場,除了去除上述“毒瘤”,減少種族主義、營造良好開放、自由經商環境,才能在經濟撥雲見日,取得佳績。(星洲日報/焦點評析:張啟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