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与锡米,曾是大马的经济命脉;大马也曾是这2大原產品的首位出口国;惟今天,隨著大马经济的转型,这2大项目,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以较重要的橡胶为例,大马的年產量为约100吨,已远落后于第一与第二位的泰国与印尼,可能很快就要被斯里兰卡超越。
就棕油而言,在2005年前,大马尚是全球首位的生產与出口国,之后,也被印尼超越。如在2006大马年產量为1588万吨,印尼则为1605万
吨,之后,大马大体在1700万吨徘徊,而印尼已超过2000万吨。从迎合种植油棕的面积言,巴西、刚果、印尼、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均较大马更富潜能。
惟现阶段,印尼与大马的產量,占了全球的约84%。
又根据Oil
World组织的资料,全球食用油年產量为约1.53亿吨,其中,棕油占了约32%,高于次立的大豆油(约27%)等。之所以,主因在于油棕的每公顷產油
远高于其他植物。表面观之,应是前景亮丽;只是,西方主流营养家普遍认为,棕油较不健康,这就限制了其高增值化的潜能。在大马,每公顷的鲜果串,原棕油与
棕仁油个別为月產20吨、4吨与1吨。
在2010,大马的农业用地为约660万公顷,其中约72%,也就是约482万公顷是用来种油棕的。用这么高的农地百分比来种一种经济作物,確也是
少见,风险也偏高。从分布角度看,西马、沙巴与砂拉越个別占250万、140万与90万公顷,共僱用了约60余万人。就出口言,在2011,则为约800
亿令吉(2010为约600亿)。可以说,棕油是大马的「金油」,与主要经济命脉。
原住民被边缘化
从拥有权角度看,有60余%为超过40公顷的种植园,独立小园主占约13%,余者为政府计划下的园坵。这几年来,联邦垦殖民家庭的月均收入为约
3000令吉,可说生活过得还不错。只是,这类垦殖民(约12万户)多集中在西马。因此,西马的乡区收入其实並没想像中那么坏,真正被边缘化的,反而是东
马的原住民,他们不但没被分配到土地,反而连传统的习俗地,也有被占用的趋势。
由于土地有限,尤其在西马,土地价格与人工均在节节高升,可以预见,西马已逐渐失去种植油棕的比较优势,而沙巴也趋饱和,较有扩大余地的,主要还在
砂拉越(约100万公顷),惟由于地质与基础设施的因素,生產成本偏高。也因为如此,近年来,不少大型种植园飞往印尼发展,部份甚至已去非洲。约言之,从
种植面积言,大马已逼近极限,若要提高產量,就只能从单位生產力著手。
从整体產业的角度看,大马的棕油有约80多%以原棕油的形式出口。之所以,既有外在的因素,如进口国的关税或非关税障碍,也有本国业者的內因。长期以来,產业分析家均强调,大马应大力扩展高增值的下游相关產业;可惜,迄今成果並不理想。
由于土地与人工成本节节高升,及大马经济正向服务业前进,可以预见油棕不仅会失去比较优势,也可能並非新生代所欲的行业。毕竟,隨著教育程度的提
升,城镇化、价值观等的变化,如不爱粗重工作,大马的油棕,也可能会像橡胶一样,逐步衰退。这也並非什么坏事,毕竟,整体上言,农业在整体经济的占比会渐
减。惟前提条件是,总產量並不减,这就涉及了生產力、施肥量、高品种与自动化的事宜。
只要单位產量能提升,就可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增值更高的產业,如製造业与服务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只是,大马的情况是,多年前便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油棕种植业又不易全面自动化,以至基本上粗重的活多由外劳包办。隨著印尼油棕业的发
展,这个劳动力短缺问题应会日趋严重,劳动力成本也会剧增。进而言之,还须考虑生態环保与大宗商品周期(Commodity Cycle)的事宜。
这个商品周期,也与美国的利率政策、量化宽鬆及中国、印度等的增长速度相关。就棕油言,由于生物燃料的因素,棕油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石油掛鉤,若美
国能实现能源独立(油、汽页岩的开採),势必冲击到油价。从长远来看,由于地价、人工与新生代的就业偏好等因素,大马也会失去比较优势。约言之,大马宜培
养新的动態的比较优势。
顺便一提,2010年,大马养殖的牛、水牛、羊、绵羊与猪只,个別为91万、12万、54万、13万与182万只,一年大约宰140万只猪与10万只牛。http://innermalaysia.com/?p=10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